《一食一愈2》转载请注明来源: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
孟阑今天考完科目三,又回公司处理了点事情,才往周戈的新房赶去。
高律一边开车一边问他考试情况,得知孟阑考过了,就问:“准备买车了吗?”
“嗯,过几天去看看。”
高律说了说他之前帮忙看的几款车型,孟阑之前还问过自己的几位朋友,那群家伙推荐的不是跑车就是大马力的越野,还有问他要不要买改装车的,一个比一个骚包不靠谱,最后孟阑还是选了高律说的一款suv,低调,也适合日常使用。
再次来到周戈的新房,孟阑还有点恍惚。
之前录制“一食一愈”期间,他经常来这里,但节目结束后,他除了来看望周戈父母那次以外,一次也没来过。
按了门铃,里面好一阵没反应。孟阑拿不准是不是周戈还没回来,又按了一次。
那边匆匆忙忙过来开门,孟阑还没来得及把手里的礼物送出去,周戈已经扭头飞快地朝厨房跑了。
孟阑鼻尖嗅到一点点焦焦的味道,吓了一跳,也顾不上换鞋,快步追过去。就见周戈手忙脚乱地用锅铲翻着什么,定睛一看,平底锅里的煎饺抱蛋还在冒泡。
“给我,我来。”
孟阑把东西往餐台上一撂,拍了拍周戈的肩膀,迅速从他手里接过锅铲,帮他善后。
他将火关小,沿着锅边倒入一层油,从抽屉里取出硅胶铲换上,挑起蛋液边缘,让油浸入锅底,也让蛋液更快凝固。余光瞥到切好的葱花和一小罐熟黑芝麻,他笑了笑,拿起一把葱花洒在表面,又抖了层黑芝麻,举起平底锅来回晃了晃,等整个蛋饼均匀滑动了,就关了火。
周戈一直在旁边看着,见他关火,连忙取了个大圆盘出来递给他。
孟阑示意他把盘子放到餐台上,不想烫伤他,才小心翼翼地把整个煎饺抱蛋滑出平底锅,移入盘中。做完这些,他才看到餐台上已经有一小锅韩式大酱汤、一盘腊肠炒荷兰豆。烤箱叮的一声响,打开一看,一盘鸡翅也烤好了。
周戈正有点郁闷地盯着那盘卖相尚可但味道不知如何的煎饺抱蛋,就听孟阑端出那盘烤鸡翅,惊喜又感动地问他:“周戈,这些都是你做的?”
周戈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脖子,才说:“就……试着做做……也没做好。”
“怎么会,做得很好。”
孟阑凑过来亲了亲他的嘴角,眼底笑意渐深,“你能给我做饭,我就已经很惊喜了。”
周戈终究还是露了个笑。他看了眼自己身上的围裙,一边摘一边说:“我去洗手。”
“一起。”
两人去洗完手,孟阑说什么也不让他再动弹,自己去盛米饭拿碗筷和勺子,坐下来才想起来自己给周戈带的礼物。
他把餐台上撂着的几个盒子拿过来,推给周戈:“灰色的礼盒是你的,另外两个是给叔叔阿姨的。”
“又买了什么?”
周戈也不忙着吃饭,先拆礼物。
孟阑这回给他买的是一套金属书签,梅兰竹菊四枚,小巧精致,还找人帮他刻了枚石印章。他觉得周戈经常看书,书签应该用得到,印章这种有点书生气的东西,与他也很相配。
周戈确实很喜欢,摸着那枚小巧的石印章爱不释手:“谢谢,我很喜欢。”
“你喜欢就好。”
孟阑笑得眼睛都弯了。他夹了一口菜,嗯,腊肠炒荷兰豆虽然有点冷了,但是味道尚可。只是可能因为有点凉了,略显油腻。
周戈问:“味道怎么样?”
孟阑点头又吃了一口:“好吃。”
周戈便放心了点。又去拆给父母的礼物。
给周爸爸的是一方砚台,给李女士的是一条真丝丝巾。
倒是也很会对症下药。
周戈替父母道了谢,才拿起筷子吃饭。
大酱汤味道规规矩矩,腊肠炒荷兰豆有点凉了,煎饺抱蛋底部有点焦,唯一只需要他放进烤箱定时烤制的鸡翅反倒最好吃。周戈对自己第一次下厨的成果表示很满意——只要没做成黑暗料理,他都很满意。
孟阑显然也是这么想的,而且孟阑只要一想到周戈主动给他做饭吃,心里就甜滋滋的,满桌子菜吃得又香又快,十分满足。
周戈从这一点小小的动里忽然明白了孟阑为什么喜欢给别人做饭——因为看到对方吃得一脸幸福时,自己也会觉得满足。烹饪的过程尽管麻烦又心烦,但这片刻的愉悦感也足以抵消掉部分洗手羹汤的辛劳。
吃过饭,周戈撑着下巴靠在餐台上一边喝茶一边看孟阑洗碗,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孟阑说了说自己拍戏的经历,倒是比周戈想象中有趣。
几位演员都不是什么大牌,性格虽然各有不同,但为人都不错,因为是拍密室杀人类的电影,拍摄场景比较集中,又是密闭拍摄,大家基本上天天都在一起,即使没自己的戏份也会过去围观,剧组气氛很是融洽。
经过两个节目和诸多活动的磨练,即使寡言如孟阑,也能与剧组的同仁们多聊一些了。他虽然不是健谈的人,但总是一位优秀的倾听者,对待女士足够绅士,与男士们在一起,也从来不凸显自己,反而喜欢待在角落。
原则上来说,孟阑这样实在不利于发展事业,太佛了,高调是获得关注的最佳方式;但情理上来说,周戈非常欣赏他这种低调沉稳的个性,对他将来在圈内长久地混下去,反而有利。
大约是因为年长几岁,两人关系又亲近,周戈总免不了露出些长辈的说教毛病来。好在孟阑从不是自尊心强到容不下别人指导批评的人,也不是看不得另一半比自己优秀成功的人,反而非常崇拜周戈,这也是促进他努力提高自己的动力之一。
“不过我还是有点笨,钻研剧本背台词需要好久。”
孟阑有点小小的挫败。
“一直在准备吗?”
“对啊,有时候要准备五六个小时。”
周戈听陈臣说起过孟阑有事看剧本背台词熬到下半夜的时,忍不住放轻语气,问:“会不会很辛苦?”
“说实话,有点。”
孟阑笑了笑,又说,“可我不像其他人那么有天赋,也不如他们专业,至少在努力这件事上,我还是可以做到的。”
聊到后来,孟阑问起周戈的生活。
周戈不是一个能闲得下来的人,忙习惯了,闲下来反而让他觉得焦躁、空落落的。所以除了去学校之外,他还是会去工室上班,会参加一些活动、接一些主持工,也在接触许多投资项目。不过空闲时间确实比之前高压期多了不少,也有空经常去见见朋友、陪陪父母。
娱乐圈正在更新换代,老牌的大佬们正在接受新时代的冲击,而信息化、娱乐化时代的日新月异,也让娱乐圈的许多制变得艰难起来,涌入的资本和消失的资源都多得数不清,高投入的品很少能带来巨大回报,反倒是许多低成本的小制竟然以小博大获得了超出投入几十倍的回报,导致娱乐圈人心浮动,资源混杂,而没有太多原始资本积累的中生代娱乐圈人士反倒异军突起,逐渐改变着娱乐圈的格局。
以李霖、周戈这类人为例,他们首先自身就是优秀的艺人,因为见识广博、人脉广、为人也谨慎自制,在三四十岁的时候,既积累了名气,也有了足够的阅历,并且长年累月去帮助、提携别人,口碑很好。各自都有独立的工室,不再受制于娱乐公司,又赶上网络信息时代,凭借着个人的魅力和独到的眼光,能够制出优秀的节目,不仅获得更好的口碑,也积累出大量独立制节目的经验。也因为他们自身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对圈内规则熟悉透彻,更懂得如何应付媒体和舆论。在网络监督日益加强的现在,也用不着惧怕大公司的打压,因为他们的项目与大公司的大部分项目是不重合的。
而他们带出来的人,不论是曾经帮助、提携过的,还是现在接触的,这批年轻人已经成为现在娱乐圈的新鲜血液,在遍地的小哥哥小姐姐里,且不论自身水平如何,粉丝群体绝对比老一辈艺人要大得多。而年轻人们对他们这些前辈也是比较尊重的,尤其是在他们手握不少优质节目与资源的情况下,年轻人对他们也会较为尊敬。
这样多重因素影响之下,他们手里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多,可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但同时,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和不再单纯追求利益的情况下,他们的理想和情怀又促使他们去做更有意义的项目。
对周戈来说,焦虑仍然有,但不再是贷款、转型、养活一个团队那种巨大的双重压力了,而是到了审视自己、去承担公众人物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与思考理想的阶段了。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做什么,我该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
这是周戈现在在考虑的事。
现在的孟阑远远达不到周戈他们这个水准,他是利益催生下的既得利益者之一,还没有主动选择的余地。现在的他,还是一个蹒跚学步、跌跌撞撞的孩童,他只能看到眼前的小路,看不到天与海。可他为周戈能极目远眺,奔向星辰大海而高兴,也感谢周戈愿意回过头,告诉他星星很亮,大海浩渺,伸手邀他一起走。
覆水倾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七书屋sanqish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